202405月202303月202007月201706月201602月08月201501月05月08月09月11月
201401月03月05月06月07月
09月10月11月201305月08月09月11月12月
201201月02月03月05月201101月02月03月04月05月
06月07月08月09月10月
11月12月201001月02月03月04月05月
06月07月08月09月10月
11月12月200901月02月03月04月05月
06月07月08月09月10月
11月12月200801月02月03月04月05月
06月07月08月09月10月
11月12月200701月02月03月04月05月
06月07月08月09月10月
11月12月200601月02月03月04月05月
06月07月08月09月10月
11月12月200502月04月07月08月09月
10月11月12月
话说莆田之最 莆田人 莆田风情
作者:jogocun 日期:2009-09-07 16:12
正在载入,请稍候……
莆田市忠门镇,中国木材经营第一镇,中国最大的木材经营商帮。。。
莆田市秀屿区,中国木材产业区,中国南方第一个国家级木材产业基地。。。
莆田市北高镇,中国首饰加工第一镇,中国最多的首饰从业人员。。。
莆田市华亭镇,中国枇杷第一乡,中国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
莆田枇杷,中国品种最多,单果质量最沉重的枇杷。。。
莆田龙眼,中国品种最优,品质最优的龙眼生产基地。。。
莆田下尾村,中国花蛤第一村,中国最大的花蛤育苗基地。。。
莆田新度镇,中国禽苗养殖第一镇,中国最大的禽苗养殖基地。。。
莆田江口镇,中国电子科技示范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基地。。。
莆田仙游县,中国木雕之乡,中国木雕第一乡。。。
莆田涵江区,中国养鳗重区,中国最大的养鳗基地。。。
莆田雪津,中国啤酒8强,单厂产量全国第一。。。
莆田佳通,中国轮胎巨头,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基地。。。
莆田妈祖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中国对台民间交流第一王牌。。。
莆田蔡宗美,中国服装界巨人,中国第一个民营企业家劳模。。。
莆田佘山,中国摄影名人,人体艺术摄影第一人。。。
莆田刘玉栋,中国蓝坛战神,中国最有价值球员。。。
在福建人当中,最有个性特征的,非莆田人莫属。莆田人特征明显,是从内到外、从语言到个性的。你遇到一个陌生莆田人,从和他讲第一句话起,就知道他是从莆田“来”的,大凡都是因为他那口浓得叫你费解的兴化方言腔。一道歌里有这样一句词,“爱情像流水,管他去爱谁”,可在莆田人的口中,这句普通话的话就变成 “爱情像牛嘴,管他聚爱追” 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听闽粤人讲普通话”。外地人听南方人,特别是广东、福建人讲普通话,本就是一件很吃力的事了,而莆田话又是福建人心中的“广东、福建话”。有笑话说,过去部队招侦察兵,要的都是莆仙人,因为他之间讲话不怕敌方窃听。笔者敢肯定,编这个笑话的一定是个福建人,因为也只有福建人才这么了解莆田话的。不过,莆田人成为许多福建人茶余饭后谈资的,不是莆田话,更多的还是莆田人与大多数闽人很不相同的个性。

莆田、仙游两县古属兴化郡,所以莆仙人又称兴化人。福建人私下提到莆田人多称为“地瓜扫”,不知是莆田盛产地瓜,过去人们三餐粮食都是把地瓜切片,晒成“番著钱”当饭吃(其实,福建各地都产这种大家平时都称之为番著的粮食作物,只不过莆仙一带的加工方法不同把它切成的片而已,如闽东一带就是把地瓜刨成丝状,叫“番著米”)而叫开的,还是因为莆田人骂人时(甚至可以说只是一种莆仙地区的口头语,这与福州人遇上熟人“洒尼讷饿,洒尼讷饿”开场白有弃曲同工之妙),总是带着“地我扫”、“地我扫”的这么一句口头禅之故,反正,某些对莆田人有偏见的福建人,说到“地瓜扫”时是带有自己情绪的。


不过,只是从语言的隔阂上讲,似乎也很难解释得通。笔者小时候在闽东的一座小城读书,班里有四分之一同学是三沙人(说闽南话,与当地闽东方言不通),当年,操本土方言的同学们普遍与三沙人交情都不太好,不过,大家走上社会后发现,其实,三沙人也是很不错的。当时与三沙的同学之不太玩得来,只是那时缺乏沟通而已。但是,不难发现许多福建人与莆田人有堵墙,不只是话语的事了。不是嘛,闽西人说客家话,这在语言联合国的福建来说,彼此之间的土话也是无法沟通的,但似乎还没有听说过,客家人个性与大多数福建人有什么不同。可以说,莆田人的个性化原因已从语言的封闭深入到文化的自闭性层次了。


莆田人的性格与其他福建人截然不同,这几乎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不管怎么说,兴化人是福建人当中最有生存能力的一个群体。兴化地少人多,多年来的莆田县都是福建人口最多的县,曾一时达到了150多万,为福建之最。过去经济不够发达,为了生存,莆田人的中迹遍及全国及海外,他们特别能吃苦也特别精明,有“中国的犹太人”之说。

改革开放前的兴化人,为了摆脱困境,大都有选择读书谋出路。过去当地家家户户最爱贴的一幅对联是“地瘦种松柏,家贫子读书”,当地教育子女就是“考上大学穿皮鞋,老不上大学穿草鞋”所以当地出了许多官员、教授……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了,兴化人又转为从商,令人不解的是兴化人和温州人一样,总能把一件人们看似不常的小生意做成能家糊口的买卖,做成一桩大事业。湄洲湾边的忠门镇人口19万,为柘荣县人口的两倍多,当地人均不足四分耕地。于是,这里人擅长做蒸笼,过去他们靠肩挑蒸笼叫卖行走江湖。可是,曾几何时,数万忠门人闯京城,一举占领了北京的木材市场。他们还扎寨京城建立了赫赫有名的木材村,成了京郊四大村之一。每年春节,在北京打工的兴化人居然是包了专列回闽探亲。这种气魄,不由让人对兴化人耳目一为之一振。


一个在某上市公司当行政主管的朋友说,他老板很不喜欢莆田人,在新进的员工中,要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想再进莆田的员工。当时,笔者有点不以为然,因为虽然人们在心目中对莆田有一种成见,但起码不至于把这种生活化带有偏见情绪上升到工作事业当中。不过,在福州国际会展中心的一次招聘会现场,笔者可是领教过了某些招聘人员的这种太过于偏见的习气。在一家省里很有名的电视台的招聘摊位前,除了专业以外,打出的惟一条件是只招应届生。可是,当许多男男女女好不容易排着挤着自己的材料送上时,招聘人员瞄一下籍贯是莆田,一切就黄了。笔者问一位气冲冲斥责着“太过分了,地方歧视”,从人群中挤出的小男生,为何如此生气。这位小年轻没有好气地说“那位搞登记的说,是领导吩咐不招莆田人”。

莆田人的个性是够明显的了,在中国很难像莆田这样的族群。不过,如果一定要把兴化人与国内各地人作个比较的话,笔者认为兴化人在生活上最像上海人。上海以精,小气著称。在精明方面,的确人确实很上海,日常生活中人情世故味道较淡。但在缺乏人情味的之余,莆田人却没有上海人原则,在处事搞关系上,莆田人甚至比哪个福建人都深谙此道,特别是打听到对方是莆田老乡时,他们更是信心十足。这也是莆田人自豪的“没有莆田人干不了的事”的别一注解。也就是说,在事业上莆田人似乎更像浙江特别是温州人。浙江人挑着货郎担、拎着手提包全国各地谋生计、跑生意,兴化人也然。难怪兴化人都会很自豪地说“凡有人的地方都有莆仙人”。
![[本日志由 jogocun 于 2009-09-07 05:02 PM 编辑]](images/end.gif)
点此快速转到评论处,留下您的宝贵见解吧^_^![]() 本文如需转载,请详细注明出处,尊重版权,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谢谢合作哦! |
评论列表 ↓ 点击显示/隐藏0条博友们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