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名两院院士评出2005年十大科技新闻

 
正在载入,请稍候……
引用内容 引用内容
【导读】 中科院院士称去年中国科技“上天入地登峰造极”

中科院院士称去年中国科技“上天入地登峰造极”

  昨天,由路甬祥、徐匡迪等57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的“路明杯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今年神六上天、为珠峰测量身高等市民熟悉的新闻入选了我国十大科技新闻。

  “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评选活动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的。据主办方介绍,中国、世界十大科技新闻是我国唯一一个完全由两院院士投票选出的科技新闻榜,今年已经是该榜连续发布的第12年。每次评选结果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昨天,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在点评中国十大科技新闻时,用了两个成语来形象地概括今年“十大”的特点:上天入地、登峰造极。其中“上天”指的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任务圆满完成,“入地”则指我国钻出了目前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中最深的科学钻井。而“登峰造极”则是说我国给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重新测定了身高,并造访了南极的冰盖最高点。与2004年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不同的是,这次上榜的很多科技新闻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热点新闻,也反映了去年我国科技活动的活跃。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神舟六号飞天成功

  点评: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点评:按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青藏铁路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

  中国龙芯2号问世

  点评: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龙芯2号,并将其产业化,这是我国自主开发的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目前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征服南极冰盖最高点

  点评: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盖最高点,是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次壮举。

  《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

  点评: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它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

  首次实现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点评:中国科学家利用特殊显微镜,巧妙地对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

  珠峰新“身高”8844.43米

  点评: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比1975年所测得的珠峰高度低了约3.7米。

  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点评:这是我国“入地”计划的重大突破,也是当前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学钻井。

  纳米运输车穿行血管

  点评:中科院研制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可装载药物到达某一个特定的疾病靶点,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完成用“运输车”装载消炎、止痛、抗癌药物的装载控制释放和定向传输的实验。

  “中国数字人男1号”诞生

  点评:南方医科大学构建完成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图像分辨率为4040×5880,是目前世界上0.2毫米虚拟人切削中分辨率最高的数据集。“数字人”在医学、航天、航空、影视制作乃至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登陆土卫六

  2.“深度撞击”计划获得成功

  3.美国研究人员发明取代晶体管的新元件

  4.天文学家首次拍到太阳系外行星照片

  5.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差异图”

  6.澳大利亚科学家成功将光束“冻”住1秒钟

  7.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高效率燃料电池

  8.法国和瑞士科学家制造出超大容量纳米级信息存储材料

  9.美国科学家制造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10.法国科学家首次找到控制单分子行动的方法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点评世界十大科技新闻

  “从1012到10-12”

  昨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点评了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他说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而被评选出的世界十大科技新闻中有三条都是与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有关,其中包括“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制造成功、将光束成功“冻”住了1秒种以及超大容量纳米级信息存储材料。此外,世界十大科技新闻还体现了目前科技在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的快速发展,比如“惠更斯”为了登陆土卫六,飞行的距离是10的正12次方米,而法国科学家控制单分子的实验则是在10的负12次方米,也就是平米单位上进行的。
谷歌AD正在载入,请稍候……
点此快速转到评论处,留下您的宝贵见解吧^_^

本文如需转载,请详细注明出处,尊重版权,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谢谢合作哦!
Google内容AD正在载入,请稍候……

相关日志
详细信息
日志搜索
推荐收藏
反向链接
本站声明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0525 | 打印此页 | 关闭此页 | 返回顶部 | 直达底部
评论列表 ↓ 点击显示/隐藏0条博友们的评论
发表评论

① 若您已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填入名称和密码,发表留言后即默认登陆.
② 若您尚未在本站注册,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账号,进而保护您的名称在本站不被他人所占用.若未特别说明,本站原创或转载的文章,均遵循创作共用协议.^_^
③ 若您不想注册,可以只填写用户名进行发表.
④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或者填写文章的引用通告地址,谢谢!
⑤ 本站注册是免费,自由的,但发表 评论/留言 即默认您遵守本站用户协议.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响应党的号召,十七大期间关闭评论功能